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任大庆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七零后水墨 / 任大庆

2020-09-22 17:19:24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任大庆 
A-A+

艺术简历

1970年生于扬州,先后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、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与中国画论专业,2005年获文学硕士学位,2008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,现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文物系,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。中国画作品多次入选各类画展并获奖,论文发表于《美术观察》、《美术》、《美术与设计》、《荣宝斋》、《中国美术研究》等专业媒体,组织、参与编写了《游目骋怀—江苏历代中国名画家精品集•古代卷》、《中国美术百科全书》、《中国画论大辞典》等大型辞书。

以情创景 用心作画

文/任大庆

情感是艺术作品中的经脉,心性是艺术作品中的血液,如果一幅作品仅仅忠实于客观自然而没有主观情感的熔铸,显然只剩下笔墨的躯壳。

有心的艺术家能够从无心之物中有所相感,托物言志,使望者息心,览者动色。以四季作比方,西晋陆机《文赋》序中说:“遵四时以叹逝,瞻万物而思纷。悲落叶于劲秋,喜柔条于芳春。心懔懔以怀霜,志眇眇而临云。”表达了作家在四季变迁中引发的纷繁思绪。刘勰《文心雕龙·物色》云:“是以献岁发春,悦豫之情畅;滔滔孟夏,郁陶之心凝;天高气清,阴沉之志远;霰雪无垠,矜肃之虑深。”也是论述了四季物色之变迁对人心灵的感发作用。历代画家也多“托兴于画”,曾为咸丰翰林的文人画家戴熙在《习苦斋画絮》中说:“春山如美人,夏山如猛将,秋山如高人,冬山如老衲,各不相胜,各不相袭。”四季山水成了创作主体心灵的抒发。

宗炳在晚年身体状况不佳,自知不能遍游名山,于是画山水“澄怀观道,卧以游之”,郭熙、郭思在《林泉高致》中说,画山水要使人“见青烟白道而思行,见平川落照而思望,见幽人山客而思居,见岩扃泉石而思游。”他们强调的澄怀观道已不再停留在对自然山水的复制,更是上升到主观创造自然的状态。

用“情”与用“心”的创作方式使画家在景物措置上有更大的自由,更能充分强烈地抒发主观的情与意。松年《颐园论画》云:“吾辈处世不可一事有我,惟作书画必须处处有我。”正因有了这个自由,孔衍《石村画诀》也讲:“不论大小幅,以情造景,顷刻可成。”石涛对此有精到的见解,《石涛画语录·变化章第三》载:“夫画:天下变通之大法也,山川形势之精英也,古今造物之陶冶也,阴阳气度之流行也,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。”是“我之为我,自有我在。”

明代画家兼理学家陈献章认为,透过本心,可以打开通往世界的窗户。他说:“君子一心,万理完具,事物虽多,莫非在我。此身一到,精神俱随。”再看看文徵明60岁时所作的《鹤听琴图》,上有诗一首:“乃知至理在吾心,展卷令人发深思……”,他在另一首题画诗中写道:“至理本无迹,欲从何处来,偶因川上过,惟见水东流。”在文徵明看来,人的心灵深处与大自然是相通的,用“灵明”之心去悟,就可以贴近自然,“发现天理流行之妙”。清·方士庶在《天慵庵笔记》中论说:“山川草木,造化自然,此实境也。因心造境,以手运心,此虚境也。虚而为实,是在笔墨有无间,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,水活石润,于天地之外,别构一种寄灵。”也就是说,作画可以不完全忠实于现实物象,只要“因心造境,以手运心”,就可以练金成液,弃滓存精,得自然之灵。

客观地说,心性对画学的引导是极其重要的,宋代《宣和画谱》中就已有“稍稍放笔墨以出胸臆”的说法。创作一幅作品并非机械地摹写形态,总要表现自己的思想,反映自己的情思。面对自然,要以一颗慧心去感悟,使眼前景物溶入在胸臆中,再以性灵之笔流淌出来,方才具有人格的力量。石涛在《春江图》上题:“理尽法无尽,法尽理生矣。理法本无传,古人不得已。”接着又写自己的感受“吾写此纸时,心入春江水。江花随我开,江水随我起。”完全把自己的情思溶在了自然的山光水色之中。

以情入景、以心造景是从“写景”到“写意”的发展。元·僧觉隐曰:“吾尝以喜气写兰,怒气写竹”。元四家之一的倪瓒说他自己作画,不过是“写胸中逸气耳”,这个“写”字,道出了以心作画的关键。倪瓒家境富裕,收藏书画鼎彝颇丰,然动荡的时事却使他不得不避隐于太湖边,况且元代文人社会地位极低,儒竟列在九等。因此,倪瓒把自己的才情寄托在山水画创作中,那一河两岸的简旷图式、疏笔淡墨的技法程式,恰如其分地写出了他心中一片空寂澹泊的江南。再如北宋画家李唐所处的时代,正值金兵南下之际,身为文人,他所作的抗争,便是《采薇图》,借伯夷、叔齐耻食周粟,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,表达内心的不满。元初画家郑思肖的表现就更为强烈,他在宋亡后隐居苏州,坐卧必南向,所画墨兰皆疏花简叶,根不著土,人问之,则曰:“地为蕃人夺去,汝不知耶?”兰花在他的笔下完全变成了一种情感的表达,变成了托物言志的对象,“盖所以输写其愤懑云”。八大山人的山水笔墨萧简,荒凉孤寂,鲜明地浓缩了自己由王孙贵族沦落到国破家亡、避难为僧的凄惨境遇。他曾在《题自画山水》诗中写到:“墨点不多泪点多,山河仍是旧山河。”他的画是他悲凉心境的发抒,也是他畸变心态的写照。他们都是以情创景、以心写画的典型代表。再如明代徐渭曾作《杂花图卷》,纸连十幅,画水墨花木13种,分别为牡丹、石榴、荷花、梧桐、菊花、瓜、豆、紫薇、葡萄、芭蕉、梅花、水仙、竹。徐渭不但摈弃了颜色,而且大胆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把四季花卉集中画于一幅之内,表露出作者主观情怀对外物的驾驭思想。花卉在他的笔下,早已不是单纯的描绘对象,而是徐渭本人精神的寄托、情感的宣泄。他超脱了前人成法的限制,摆脱了被物所累的不自由状态,他在《四时花卉图》中言:“老夫游戏墨淋漓,花草都将杂四时。”充分显示了徐渭的不羁个性对画面之景的主宰。

有了“情”与“心”的熔铸,四季山水便成为“我”之寄托,清·恽寿平《瓯香馆集》曰:“四山之意,山不能言,人能言之。秋令人悲,又能令人思,写秋者必得可悲可思之意,而后能为之。”沈宗骞《芥学舟学画编》亦云“惟以古人之矩,运我之性灵;纵未能便到古人地位,犹不失自家灵趣也。”

景语是自然的再现,情语则是创作主体心灵的抒发。在中国画创作中,无论是借自然之景来比附作者的情感,还是以创造理想之景来发抒作者的胸臆,“情”字始终是中国画的精神支撑,“心”字始终是中国画的风格体现。

作品欣赏:

山外有山/245cm×120cm/纸本水墨

清风明月/77cm×49cm/纸本设色

鹤亭寄畅/45cm×45cm/纸本设色

独啸寒林/34cm×33cm/纸本设色

怡然自得/45cm×45cm/纸本设色

寂寂吾心/180cm×96cm/纸本水墨

清泉濯古柳/45cm×45cm/纸本设色

曦林孤舟/68cm×136cm/纸本水墨

临溪花木早逢春/65cm×136cm/纸本设色

江山胜览/200cm×400cm/纸本水墨

江南四季-空林冬雪香/136cm×34cm/纸本设色

江南四季-柳亭夏雨凉/136cm×34cm/纸本设色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任大庆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